MIM工藝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小型、精密、三維形狀復雜及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金屬零部件。時間過去了,變化的只是工具和技術,人的需求并沒有發生什么太大的變化。當MIM行業工具和技術能力提高,此技術能夠滿足更多領域的零部件要求,比如汽車、航天、醫療、3C等。
評估的過程是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需要考慮綜合產品性能結構、使用環境、成本、材料、制造可行性方面等,同時,MIM企業會給客戶建議更改設計以便通過MIM實現優化效果。
通常選用MIM工藝評估的產品有以下幾個共性。
1、總需求量:模具費和研發費用對于低需求量的產品,分攤下來后是很難以承受的。因此,當產品的年需求量達到或超過2萬件時,可以考慮選擇MIM工藝。
2、材料:MIM工藝是一種近凈成形技術,對于由鈦、不銹鋼及鎳合金之類難易切削的材料設計的零件,MIM最有吸引力。
3、質量、切削量:對于在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中材料損耗非常、加工非常耗時的零件,MIM在降低生產成本上極有優勢。
4、使用性能:基于MIM產品的高密度,如果使用性能有需求,則MIM的高密度形成的性能有競爭力。
5、產品復雜性:MIM工藝最適合制造幾何形狀復雜的、在切削加工中需要變換很多次加工工位的多軸零件、多基準零件。
6、組合:為了節省庫存與組裝費用,可見多個零件固結為一個零件。
7、公差(精度要求):MIM燒結件的公差大概為±0.3%,如果產品要求的公差很嚴格,MIM燒結件就需要二次加工,如CNC,數控車等,MIM的成本也趨向于增高,需要評估比較。
8、新型組合材料:MIM可制造出傳統工藝難以制造的新型組合材料,例如疊片的或兩種材料結構的或耐磨耗用的混合的金屬-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