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模具由澆注系統、成形零件和結構零件三大部分組成,澆注系統和成形零件是與充模的喂料直接接觸的部分。
一、澆注系統:是指熔融的物料從噴嘴進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澆口等。主流道指緊接噴嘴到分流流或型腔的一段通道,一般為圓錐形,頂部呈凹形,以便與噴嘴銜接;冷料穴是設在主流道末端的一個空穴,用于捂住噴嘴端部兩次注射之間產生的冷料,防止堵塞分流道及澆口;分流道是主流道與澆口之間的通道,一般多用于多型腔的模具中;澆口是分流道和型腔的連接點,熔融的物料經澆口進入模腔成形。
二、成形零件:是指構成制品形狀的各種零件,包括動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形桿及排氣口等。動模裝在注射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則安裝在注射機的固定模版上,工作時,動模與定模閉合,型芯和分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排氣口是在模具開設的一種槽形出氣口,用于排出熔體所帶入的氣體。
三、結構零件包括導向、脫模、抽芯、分型的零件,如前后扣模板、承壓板、導向柱、脫模板、脫模桿等。導向部件是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準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用于定位;脫模部件用于推出成形的零件和復位;某些形狀較為復雜的產品通常需要設計型芯,在抽出型芯后才能順利脫模。
隨著MIM工藝在國內的飛速發展,有不少傳統塑膠模具廠商開始轉向做MIM模具,較多的廠家集中在蘇州昆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MIM模具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產品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要求越來越高,MIM模具的制造和設計工藝也必須不斷地提升,才能滿足產品發展的需求。
同時MIM模具極其考驗設備的加工能力,國內大多數設備制作的模具在5絲左右,前一段時間參觀了一家無塵模具車間,精度在0.2-0.5絲,國內先進的模具車間。模具對設備的要求非常的高,同時設計師還要注意選用的材料以及模具細節問題才能做出合格的模具。
1、型腔/型芯所用鋼材
型腔/型芯所用鋼材應能承受成型材料磨損造成的壓力。所有與成型復合材料接觸的鋼材(包括澆口和流道)均應采用高耐磨、高鉻、高硬度的工具鋼,如D-2或A-2工具鋼。
2、閉合角/滑塊
在MIM模具生產過程中,飛邊是一個嚴重的實質性問題。為了防止出現此類問題,所有閉合角和滑動區域的良好配合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 MIM 零件。在MIM模具制造中,軋制尺寸必須用三角法計算,然后用這個知識檢查鋼在陰陽面的閉合角,確保它在±0.0001公差范圍內。
3、排氣口深度
在各種模具中,為了釋放成型材料內部產生的氣體,使用好的排氣口是非常重要的。
4、拋光
MIM 零件的另一個關鍵區域是成型區域的表面質量。從模腔區域脫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模腔和型芯工具鋼的表面質量,因為在成型過程中,收縮率極低,金屬成型件的收縮不會真正發生除非粘合劑材料是通過后成型工藝提取的。因此,成型區域的拋光非常重要。
5、電鍍
鍍鉻或鎳等高硬度鍍層會提高成型金屬零件脫模過程的效率,結合高拋光表面,使其能夠產生更好的影響。某些類型的鉻和鎳添加脫模劑,目的是改善它們的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