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IM工藝中每一個環節都會吃掉產品的公差,因此最初的模具精度就要非常的高,才能保障后續工藝的尺寸。
設計模具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MIM設計師必須對模具事業始終四字精神—精益求精,絕對不能有“差不多”的概念。不僅公差要求嚴格,無飛邊,光滑的表面等,還需要注意復雜的細節問題。與連云港富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做了30年MIM模具經驗的“掃地僧”聊過,模具行業猶如攀登冰山,十分困難,能夠堅持走下去的人,非常的少,與他同期的基本都改行了,但是他堅持下來,如今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模具大師,給模具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首先,MIM模具設計要有一個好的方案,這是成敗的基礎和關鍵,高質量的模具能夠提高零部件的成形質量和綜合性能。模具應包括優良的冷卻水回路布置和分型線鎖緊裝置,防止模具在加工生產過程中錯位,一對能很好地支撐模腔和型芯側壁的模架,以及適用 脫模特定零件的方法。 MIM 模具的基本結構與注塑模具相似,但有一些例外。這些包括模具型腔和型芯鋼的選擇、合模角配件和滑塊、流道系統的設計使材料流動、型腔和型芯細節的涂層的正確選擇。 MIM模具的詳細設計包括模具零件材料的選擇、模具和型腔公差、表面質量和涂層、澆口和流道尺寸、排氣口位置和尺寸以及壓力傳感器位置。在金屬注射成型模具的成功制造中,脫模和冷卻成為關鍵問題。
高質量模具應從選材、模具結構的使用性以及安全性能、模具零件可維修性等方面入手。因為模具是一種有多個不同模具零件構成的工具,其中不乏一些需要經常更換的易損件。因此,模具生產企業需要格外重視模具的可維修性設計。
MIM模具材料的選用要盡可能滿足客戶對所生產產品的質量要求,同時兼顧材料成本以及材料強度。MIM模具材料的選擇需要根據客戶所要注射成形的粉末材料的性質,盡可能選擇與制品親和力較小的模具材料,以防粘模加劇模具零件的磨損,從而影響模具的質量和制品脫模效果。
除了在材料上面下功夫之外,要提高MIM模具的質量還應從模具結構設計環節就注意模具的可維修性。模具結構設計時,盡量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還要保證模具零件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在模具結構允許時,模具零件各表面的轉角應盡可能設計成圓角過渡,以避免應力集中;對于凹模、型腔及部分凸模、型芯,可采用組合或鑲拼結構來消除應力集中,細長凸?;蛐托?,在結構上需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對于注射模具,應配置防止制件或廢料堵塞的裝置(如:彈頂銷、壓縮空氣等)。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減少滑動配合件及頻繁撞擊件在長期使用中磨損所帶來的對模具質量的影響。
在設計中必須減少在維修某一零部件時需拆裝的范圍,特別是易損件更換時,盡可能減少其拆裝范圍。